游戏天空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回复: 0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

[复制链接]

706

主题

706

帖子

22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4
发表于 2021-11-10 0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
  
  “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
  
  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30岁。
  
  “三十而立”。既不像10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7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30岁这个年纪,在今天,在这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还被称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对于”立”字,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呢?
  
  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20多岁刚刚步入社会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觉得成人世界欺骗了自己,觉得生活中满是丑陋、猥琐、卑鄙和欺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么走到30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10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30岁这个年纪,是一个建立心灵自信的年纪。这种自信不是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并不是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一种境界。
  
  30岁以后。学着用减法生活,舍弃不是你
  
  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进入“不惑”境界
  
  从30岁到40岁,人们从“而立”之年步入孔子所说的“不惑”之年。这应当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
  
  但每个人到40岁时都能做到不惑吗?在现代社会,40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经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关于“惑”这个概念,《论语》中有过多次阐述。人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这需要大智慧。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一个人在30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从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30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那么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五十而知天命”,这时已有一种内心定
  
  力。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是人们常说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是一个人到了50岁,就应该听天由命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宇,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还需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知命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
  
  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
  
  在对天命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这种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悲天悯人”,在真正了解所有人的利益与出发点的前提下,实现理解和包容。也就是说,当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去看待其他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带着什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就是你的这个体系能够进入他的体系,也许就会多了一些谅解。
  
  “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规矩已变为你生命的习惯时,就能做到从心所欲
  
  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我们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孔子所说的这样一个从15岁到70岁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
        欧洲杯竞猜足球分析欧洲杯苏格兰-转发扩散国网黑龙江巴彦县供电有限公司-梅妻鹤子的画法步骤原来国画也不难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游戏天空论坛 ( 陕ICP备13009885号 )

GMT+8, 2024-3-29 06:5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