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天空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回复: 0

匹夫匹妇

[复制链接]

368

主题

368

帖子

121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2
发表于 2021-11-2 14: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两口在这个菜场卖了好几年菜。
  
  他们肩并肩站在摊位后,手上择着菜或剥各种时令豆子。他们摊上的菜特别干净,水灵,一小束,一小捆,一小把,不论芹菜或香椿,都摆放得赏心悦目,相较其他菜摊显得简直有些文艺——
  
  菜场是吵吵嚷嚷,充溢生机且有些粗鲁的,多数菜摊上胡乱堆着菜,地上散落着老菜帮、黄菜叶。老两口的摊子从没有这一幕,他们在靠窗的一个独立摊位,不和其他摊档连着,择下的菜叶垃圾放在一个筐里,连那只筐也是平头正脸的。
  
  老两口生意不算好,“干净”在菜场来说意味着比其他摊位更高点的价,通常主妇们更愿意买堆码得看去就像清仓抛售的菜。
  
  但这么多年,老两口就这么守着摊,他们的衣着也和售的菜一样,利落,清爽。老头花白头发理得短短的,老太太一头短发抿得一丝不乱,衣襟上会据时令别一对白兰或一朵栀子。
  
  那对菜摊上的老夫妻,在市声嘈杂的菜场,一起出摊,一块收摊,每日肩并肩地择菜剥豆边聊闲话——也是一种恩爱,《诗经》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老恩爱。
  
  二
  
  “上海面店”,开了几十年,店主是对肤色白净的夫妻,加工各类面制品,碱水面,饺子皮,馄钝皮,春卷皮……
  
  从我搬来这条路,他们的店子就在,据说夫妻俩是当年上海下放的知青。两人都有些严肃,不大与顾客攀谈,碰到上海老乡来买东西,才会热闹地用上海话聊上一会。
  
  前些年,店子中午也营业,妻子在一张竹制躺椅上午休,丈夫照看生意,如有人来买东西,丈夫的声音压得很低,有时只用手势表示,这时就算有上海同乡来,丈夫也不聊天。
  
  他们各有分工,丈夫轧面、切面,妻子负责码放、过秤,两人配合井然。店子没生意时,夫妻两人用上海话聊天,两人讲话时的表情一点也不严肃了,放松,体己,有一种外人进不去的默契。
  
  两人穿一样的蓝布工作服,戴一顶白帽,如同情侣装,虽沾一身面粉,看去还是整洁,那种南方人的细致,把一爿小店理得清清爽爽。
  
  从去年起,店子每天中午必挂出休息的牌子,下午三点开门,顾客突然意识到——这小店开了这些年,夫妻俩也都老了,要回去午休才能支持下午的营业了。
  
  再后来,店子雇了个年轻人,敦实的小伙子,把轧面、压面等体力活接过去,再后来又来了位敦实女人,小伙子的妻子。春节后,这对年轻夫妻把上海夫妻的店接了。
  
  年轻夫妻手脚勤快麻利,有次两个女顾客来买烧麦皮,边讨论怎么包,小伙子从冰箱里取出妻子包的烧麦给她们看,烧麦捏得有模有样,开口的地方像一朵花苞。
  
  女顾客赞扬道,包得蛮像样,怎么做的?小伙子有一点不好意思与带着更多自豪说,不知道呢,是她包的。
  
  夫妻俩随和,和“上海面店”风格清冷的夫妻不同,他们成日脸上挂着笑,“笑迎八方客”的喜庆。
  
  喜庆中,有种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的劲头。
  
  中午男店主休息,仍在那把竹制老躺椅上,女店主招呼来客,有顾客瞥见午休的男店主,声音压低点。
  
  “没事,吵不醒!火车都拖他不走!”黑皮肤的女店主笑起来挺俊俏。
  
  三
  
  院里的门卫老夫妻,都七十几了,两人一般瘦,长相颇像,似乎那真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的。
  
  门卫室很小,五斗橱上的电视从早到晚放着养生节目,门卫老头忙于根据专家指示制作各种食疗,比如黑豆浸醋,把芝麻粉和核桃粉搅和在一块,小门房里常充满各种香气。
  
  除了养生食疗,老头每天大早风雨无阻地做一套健身操,拍肩打膝,顿足晃臂,赫然有声。
  
  有时晚上去门卫室拿快递,准看到他在用药包泡脚。老太太没这么上紧养生,既不做健身操,也不泡脚,有邻居与她玩笑:“你也不学学你老头子,看他多惜命!”老太太笑笑。她话不多,脾气比老头温和。
  
  老头脾气不好,和住户时有摩擦。有时住户去门卫室取快递,嘟哝说没翻着,老头的声调就急躁起来:“房间本来小,成天这么多件堆着,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一间这么小而杂乱的门卫室,却不妨碍老头不折不扣地养生,包括每日做饭,用一只小电饭煲,计好量,不吃剩饭剩菜。
  
  饭后大概八九点,老头要吃点什么膏、什么粉之类。有次我去取件,听见有个与他相熟的邻居老头调侃他:“成天吃这些玩意儿也不嫌烦,准备活一百岁呀!”
  
  “一百岁可不敢想!活得比我老太婆久就行啦,我走了谁管她?”老头粗声大气。
  
  门卫室昏黄的灯里,我一下愣住,想起之前有邻居说,老头比老太要年长些,大八岁还是十岁?记不得了。还想起老头老太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离异,惹出不少麻烦……
  
  每逢年节,老两口都在门卫室过,外面鞭炮惊天动地,门卫室如常,那台电视仍旧播放着健康类节目。
  
  四
  
  每回去父母家吃饭,餐桌上总吵吵闹闹,为空调的温度,为菜的咸淡,为父亲酒杯斟的深浅,为哪句话未遵循事实……任何一点小事都可成为父母吵闹的由头。
  
  有时一方火大,作势离桌,我和先生还要赶紧劝解——这不是桩好干的活,要不偏不倚,以免得罪了另一方。
  
  “你爸妈也真有意思……”先生说,他的潜台词是,我父母性格相互这么拧巴,怎么就凑成了一对?还一过就快五十年。
  
  先生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他母亲在世时,与他父亲少有争执,即便哪一方鬧起脾气来,另一方总会少说几句让着,因此家里总是和谐气氛。
  
  唉,比起“别人家的父母”,我的父母多年来形成了颠扑不破的定局:活到老,吵到老。
  
  可同时,他们的吵闹中还穿插着如下——
  
  父亲常来我这,带点楼顶种的菜或一些给我儿子乎乎做的吃食,但他从不在我这吃饭,因为要赶回去给我妈做饭。
  
  尤其这几年,母亲身体愈糟糕,腿脚都不大便利后,一应事情都是他照料,包括买菜做饭、递水煎药,冬日里母亲胳膊举不起来,脱件毛衣都得我爸帮忙。
  
  母亲是长女,底下弟妹一拨,有碰上喜事需要送个祝福或境况不顺需要送个温暖的,都由父亲代办。七十几岁的人,骑个电动车风风火火,给这家捎些东西,给那家送点问候。逢母亲的弟妹携家眷来家,父亲必热情留饭,下厨整出一桌子菜。
  
  外婆沉疴不起的那段日子,父亲如儿子般参与照料陪护,直到把老人送走。每年清明节,父亲不辞辛苦,乘车四五个小时回母亲的老家为外公外婆上山祭扫。
  
  日复一日,他俩在吵吵嚷嚷中度过。吵嚷并不妨碍日子的运转——简直像吵嚷是日子必要的润滑剂一般。
  
  父亲也屡屡有被气得不行的时候,有时我们都替他打抱不平,怂恿父亲发次火,以压压母亲的气焰,可父亲,他很快自我劝慰:“算了,你妈身体不好,我懒得跟她计较!”
  
  倒是我妈还好意思来向我们告我爸的状,我和姐姐对她说:“知足吧,妈,你可是找了世上最好的男人!”
  
  我妈先是不服,然后呢,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个说法。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山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游戏天空论坛 ( 陕ICP备13009885号 )

GMT+8, 2024-4-27 07:1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